食堂承包合同中,服务质量考核指标需围绕用餐人员的核心需求,覆盖 “菜品供给、服务效率、就餐体验” 三大维度,以量化标准明确服务边界,同时结合场景特性灵活调整。以下是具体分类及考核细节:
一、菜品供给类指标(核心基础)
菜品按时供应率
量化标准:约定开餐时段(如早餐 7:00-9:00、午餐 11:30-13:30)内,所有菜品持续供应,断供率为 0;特殊情况(如食材临时短缺)需提前 2 小时书面告知甲方,并提供替代菜品方案。
考核方式:甲方现场巡查记录,结合用餐人员反馈台账。
奖惩机制:单次断供扣除当月考核费的 10%-15%;未提前告知且无替代方案,加倍处罚。
菜品更新与丰富度
量化标准:月度菜品更新率≥15%(新增菜品需符合餐标及饮食需求,经甲方审核备案);每日提供菜品种类满足约定数量(如企业食堂不少于 10 种、高校食堂不少于 20 种),涵盖荤素、汤品、主食等类别。
考核方式:核对月度菜单更新记录,现场核查每日菜品供应种类。
奖惩机制:更新率每低于标准 1%,扣除当月考核费的 2%;每日菜品种类不达标,单次扣除 5% 考核费。
菜品口味与温度达标率
量化标准:菜品口味满意度≥80%(通过月度测评统计);热食出餐温度≥60℃,冷食温度≤10℃,抽检达标率 。
考核方式:结合用餐人员测评反馈,使用专业测温仪随机抽检餐食温度。
奖惩机制:口味满意度每低于标准 1 分,扣除 2% 考核费;温度不达标 1 次,扣除 5% 考核费。
特殊饮食需求满足率
量化标准:针对素食、清真、病号餐、学生营养餐等约定的特殊需求,供应准确率 ;特殊餐品需单独标注营养信息或适配说明。
考核方式:核对特殊餐品订单记录与实际供应情况,收集特殊需求人群反馈。
奖惩机制:未按约定供应 1 次,扣除当月考核费的 8%-10%;造成用餐人员投诉的,额外追加处罚。
二、服务效率类指标
高峰时段出餐效率
量化标准:用餐高峰时段(如午餐 11:30-12:30)平均出餐时长≤2 分钟 / 人;排队等待时长≤15 分钟 / 人,无大面积拥堵情况。
考核方式:甲方现场计时统计,通过监控回放核查高峰时段就餐秩序。
奖惩机制:出餐时长每超时 0.5 分钟,扣除当月考核费的 3%;排队时长超标准且未及时疏导,扣除 10% 考核费。
投诉响应与解决效率
量化标准:用餐人员投诉响应时限≤2 小时(记录投诉内容、对接责任人);投诉解决时限≤24 小时,解决率≥90%,回访满意度≥85%。
考核方式:核查投诉登记台账、处理记录及回访记录,随机回访投诉人员。
奖惩机制:未按时响应 1 次扣除 3% 考核费;解决率每低于标准 1%,扣除 1% 考核费;同一问题重复投诉 3 次以上,扣除 15% 考核费。
三、就餐体验类指标
用餐环境整洁率
量化标准:就餐区桌面、地面、座椅无食物残渣、油污,实时清洁达标率 ;垃圾桶日产日清,无异味;后厨卫生符合《餐饮服务食品操作规范》,无卫生死角。
考核方式:甲方每日巡查,通过 “阳光厨房” 监控抽查后厨卫生,留存现场照片。
奖惩机制:卫生不达标 1 次,扣除当月考核费的 5%;连续 2 次不达标加倍处罚。
服务人员职业素养
量化标准:服务人员着装统一整洁(佩戴工牌、工作服),仪容仪表规范;文明用语使用率 ,无与用餐人员争执、态度恶劣等行为。
考核方式:甲方现场观察,收集用餐人员对服务态度的反馈。
奖惩机制:着装不规范 1 人次,扣除 2% 考核费;发生争执或态度恶劣事件,扣除 10% 考核费,并要求当事人道歉整改。
四、特殊场景附加指标
学校食堂:新增 “学生餐营养均衡率”(符合《学生餐营养指南》,月度第三方检测 达标)、“餐后餐具回收引导率”(学生自主回收餐具率≥90%)。
医院食堂:新增 “病号餐配送准时率”(按医嘱配送时间误差≤30 分钟,达标率 )、“餐品保温配送达标率”(配送至病房时热食温度≥55℃)。
企业 / 园区食堂:新增 “夜宵供应达标率”(若约定提供夜宵,按时供应率 ,菜品种类满足约定要求)、“节假日供餐适配率”(节假日按约定调整开餐时间及菜品,适配率 )。
五、考核执行建议
指标权重适配:根据场景需求调整权重,如高校食堂可提高 “菜品丰富度” 权重,医院食堂侧重 “特殊餐品适配率” 与 “配送准时率”。
数据来源多元化:结合甲方巡查记录、用餐人员测评、监控数据、第三方评估报告等,确保考核客观公正。
联动奖惩机制:将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与月度考核费、年度续约资格直接挂钩,对连续 3 个月考核的承包方,可给予一定比例的考核费奖励,激发服务积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