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  >   首页  >   产品  >  正文

色彩如何强化空间层次,突出建筑结构?

贾总    2025-10-16 07:08:17    20次浏览

色彩主要通过 “制造对比” 和 “建立秩序” 两种方式,让建筑的空间层次和结构关系一目了然,具体可拆解为三个实操方向。

1. 用 “明暗对比” 分割主次结构,让核心部件更突出

明暗差异是视觉上直接的区分方式,能快速引导视线聚焦到关键结构上。

主体与细节对比:建筑主体(如墙体、大屋顶)用浅色系(米白、浅灰、淡棕),次要细节(门窗框、栏杆、阳台边缘)用深色系(深灰、深棕、黑色)。例如浅米色墙体搭配深棕色窗框,门窗会立刻从墙面 “跳” 出来,结构边界清晰。

上下结构对比:多层建筑可采用 “上浅下深” 或 “上深下浅” 的规律。比如底层商业部分用深灰色(突出厚重感),上层住宅用米白色(体现轻盈感),通过明暗过渡自然分割不同功能的楼层,空间层级分明。

虚实结构对比:实体结构(如承重墙、实墙面)用饱和色或深色,虚体结构(如玻璃幕墙、镂空阳台)用浅色或透明色。例如深灰色实墙搭配浅灰色玻璃幕墙,能清晰看出建筑的 “实墙承重” 与 “玻璃采光” 的结构逻辑。

2. 用 “色系区分” 划分功能区域,让空间关系更清晰

通过不同色系(而非单一颜色的深浅),可明确划分建筑内部或外部的不同功能空间,避免视觉混淆。

内部功能区划分:若模型需展示室内结构,可用不同色系区分区域。比如客厅用浅米色,卧室用浅粉色,厨房用浅灰色,卫生间用浅蓝色。无需额外标注,观者就能通过色彩快速识别各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。

外部配套区分:建筑本体用一个主色系(如浅灰),周边配套用其他色系辅助。比如庭院绿化用绿色系,道路用深灰色系,休闲平台用浅棕色系。通过色系差异,能清晰区分 “建筑主体” 与 “外部环境”,突出建筑在空间中的核心位置。

特殊结构强调:对建筑的标志性结构(如斜屋顶、弧形飘窗、入口雨棚),可选用与主体同色系但不同明度的颜色。例如主体墙体用米白,斜屋顶用浅棕,既保持整体协调,又能突出标志性结构的形态。

3. 用 “色彩渐变” 模拟光影层次,让结构更具立体感

通过色彩的渐变过渡,模拟真实光影下的明暗变化,能让平面的模型部件呈现出立体的结构感。

单一部件的光影渐变:在同一面墙体或屋顶上,根据预设的光源方向(如左侧采光),左侧用浅色调,右侧用同色系的深色调,中间自然过渡。例如浅灰色墙体,左侧刷浅灰,右侧加少量深灰调浅,模拟阳光照射下的 “亮面” 与 “阴影面”,墙体立刻有了厚度感。

叠加部件的阴影模拟:在上下叠加的结构(如阳台、挑檐、雨棚)下方,用比主体色深 2-3 个明度的颜色,横向刷出一条阴影带。阴影宽度根据部件的悬挑长度决定(如悬挑 3cm 的阳台,阴影宽 1-2mm),能直观体现 “上层结构覆盖下层” 的空间关系,强化立体层次。

细节部件的高光点缀:在栏杆顶部、窗台边缘、屋顶脊线等凸起部位,用比主体色浅 1-2 个明度的颜色轻刷一条高光。例如深棕色栏杆,顶部用浅棕色勾线,能突出部件的轮廓,让细小结构更清晰,避免被主体色 “淹没”。

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6052030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