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第二电机厂:电动机运行过热是常见故障,需从电机自身、负载、电源、环境等多维度排查原因,再针对性解决。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对应解决方法:
一、电机自身设计 / 部件故障导致过热
电机自身结构或核心部件异常,会直接影响散热效率或增加内部损耗,引发过热。
故障原因典型表现解决方法1. 绝缘等级不匹配工况高温环境下(如冶金车间),电机外壳温度超过绝缘等级上限(如 F 级 155℃、H 级 180℃),伴随绝缘老化异味1. 核对电机铭牌,确认绝缘等级是否适配使用环境(如冶金场景优先选 H 级绝缘);2. 若等级不足,需更换同型号高绝缘等级电机,或加装环境降温装置(如通风机)2. 冷却系统失效- 自扇冷电机(112-132 机座)风扇叶片断裂 / 积尘,散热风路堵塞;- 他扇冷电机(160-400 机座)外置风扇停转、冷却风道漏风1. 停机后清理风扇及散热片上的灰尘、油污,检查风扇叶片是否完好,断裂需更换;2. 检查他扇冷电机的外置风扇电源、接线,确保风扇正常运转;3. 修补冷却风道的漏风处,保证风路密闭性3. 轴承磨损 / 润滑失效电机运行时伴随 “嗡嗡” 异响,端盖处温度异常升高(超过环境温度 40℃以上),严重时轴承卡死1. 停机后拆卸端盖,检查轴承滚珠 / 滚道是否磨损、生锈,若磨损需更换同型号轴承(注意轴承精度等级匹配);2. 若润滑不足,需清理旧润滑脂,加注适配的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加注量为轴承内部空间的 1/2-2/34. 定子 / 转子绕组故障- 绕组匝间短路:电机电流异常增大,机身局部过热;- 绕组接地:漏电保护器跳闸,电机外壳带电;- 绕组接线错误:星形 / 三角形接法混淆,导致绕组电压异常1. 用万用表或绝缘电阻表检测绕组绝缘电阻,若低于 0.5MΩ(低压电机),需拆解电机维修绕组(重绕或修复短路点);2. 核对电机接线图,确认绕组接法(Y/Δ)与电源电压匹配(如 380V 电机,Δ 接法不可接 220V);3. 维修后需重新进行绕组绝缘测试,合格后方可装机二、负载异常导致电机过载过热
电机长期处于 “超负载” 运行状态,输出转矩持续超过额定值,导致铜损、铁损增加,引发过热。这是冶金、起重等重载场景中过热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常见负载问题及解决方法:
负载功率超过电机额定功率
重新核算负载实际功率(如起重设备的起重量、运行阻力),确认是否超过电机额定功率;
若负载超配,需更换更大功率的同型号电机(建议预留 10%-15% 余量,如原 15kW 电机换 18.5kW);
若负载波动大(如起重频繁起吊 / 制动),可加装变频器实现软启动 / 软制动,减少瞬时过载冲击。
表现:电机运行电流持续超过额定电流(可通过电流表监测),带载时转速明显下降,机身发热迅速。
解决:
负载卡滞 / 堵转
立即停机,排查负载卡滞原因(如起重设备钢丝绳缠绕、冶金机械传动齿轮卡死、轴承座缺油);
清理卡滞异物,修复传动部件(如更换卡死的齿轮、加注润滑脂);
加装 “堵转保护” 装置(如热继电器、变频器过流保护),避免堵转时持续过流。
表现:电机通电后不转或转速极低,电流飙升至额定值的 5-7 倍(堵转电流),短时间内电机剧烈发热,甚至烧绕组。
解决:
三、电源及控制回路异常导致过热
电源电压、频率不稳定或控制回路故障,会破坏电机正常运行参数,增加内部损耗,导致过热。
电源电压异常(过高 / 过低)
用万用表测量电机输入端电压,确认是否在额定电压 ±5% 范围内(如 380V 电机,正常范围 361-399V);
若电压波动大,需加装 “稳压装置”(如三相交流稳压器);
检查供电线路是否存在线径过小、接触不良(如接线端子氧化),需更换粗线径电缆、清理端子氧化层。
电压过低(低于额定值 10% 以上):电机转矩下降,为维持负载运行,电流增大(电流与电压成反比),铜损增加;
电压过高(高于额定值 10% 以上):铁损(磁滞损耗、涡流损耗)增大,电机铁芯发热,同时绕组绝缘加速老化。
危害:
解决:
变频器参数设置不当(变频电机适用)
核对变频器手册,将载波频率设置为电机适配值(YZP 电机建议 4-8kHz);
根据负载类型选择 V/F 曲线:起重、冶金负载选 “恒转矩曲线”,避免低频(<5Hz)长时间运行;
启用变频器 “过载保护”(设置为电机额定电流 1.2 倍,跳闸时间 1min)。
载波频率过低(<2kHz):电机运行噪音大,电流谐波增加,铜损增大;
V/F 曲线不匹配负载:恒转矩负载(如起重)用了恒功率曲线,导致低频时转矩不足,电流过载。
问题:大连第二电机厂 YZP 系列为变频电机,若变频器载波频率、V/F 曲线设置错误,会导致电机损耗增加。
解决:
四、环境因素导致散热不良
电机运行环境温度过高、粉尘 / 油污多,会阻碍散热,导致机身温度累积。
环境温度过高
加装 “强制通风装置”(如车间排风扇、电机外置冷却风机);
避免电机靠近高温设备(如高炉、加热炉),必要时搭建隔热罩;
选择 “高温型电机”(如大连第二电机厂可定制环境温度 - 40℃~60℃的特种机型)。
场景:冶金车间(高炉附近)、夏季户外,环境温度超过 40℃,电机散热温差减小(散热效率与 “电机温度 - 环境温度” 成正比)。
解决:
环境粉尘 / 油污堵塞散热通道
定期(如每周)用压缩空气吹扫电机表面及散热片,清除粉尘;
若环境油污重(如轧钢车间),可在电机外部加装 “防尘罩”(需预留通风口,避免密闭过热);
选择更高防护等级的电机(如原 IP54 换 IP55,防止粉尘侵入内部)。
表现:电机散热片、通风孔被粉尘、油污覆盖,风扇无法形成有效气流,散热效率下降。
解决:
五、安装不当导致散热受阻
电机安装偏差会影响机械传动效率,或阻碍散热,间接导致过热。
电机与负载同轴度偏差过大
用百分表校正同轴度,确保径向偏差≤0.1mm,端面偏差≤0.05mm;
若为联轴器连接,需更换磨损的联轴器弹性垫,避免硬冲击。
危害:电机轴与负载轴(如减速器轴)不同心,会产生 “附加径向力”,增加轴承摩擦损耗,同时导致电机振动,散热风扇风量不均匀。
解决:
电机安装空间狭小,通风不良
重新规划安装位置,确保电机周围预留≥30cm 的通风空间;
若必须安装在柜体中,需在柜体加装 “散热风扇” 或 “散热孔”,强制空气流通。
表现:电机安装在密闭柜体或狭窄角落,热空气无法排出,形成 “局部高温区”。
解决:
总结:电动机过热排查流程
先看现象:记录过热位置(整体发热 / 局部发热,如端盖热 / 机座热)、伴随症状(异响 / 电流异常 / 跳闸);
优先排查易操作项:清理散热片、检查电压 / 电流、确认负载是否卡滞;
再查核心部件:轴承润滑 / 磨损、绕组绝缘、冷却系统;
优化环境 / 安装:改善通风、校正同轴度、调整变频器参数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定位大连第二电机厂电动机过热的根本原因,并针对性解决,避免因过热导致电机寿命缩短或烧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