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外线从多方面影响着人类健康。人体会发生如晒斑、眼病、免疫系统变化、光变反应和皮肤病(包括:皮肤癌)等。皮肤癌是一种顽固的疾病,紫外线的增长会使患这种病的危险性增大。紫外线光子有足够的能量去破裂双键。中短波紫外线会透人皮肤深处,使人的皮肤产生炎症,人体的遗传物质DNA(脱氧核糖核酸)受到损害,使正常生长的细胞蜕变成癌细胞,并继续生长成整块的皮肤癌。也有人说太阳光渗透进皮肤的表层。紫外线辐射轰击着皮肤细胞,核内的DNA基本单位溶化成失去作用的碎片。而且修复过程可能会出现异常,从而导致癌变。流行病学已证实:患非黑瘤皮肤癌的发病率与日晒紧密相关。各种类型皮肤的人,都有患非黑瘤皮肤癌的可能,但在浅色皮肤人群中发病率较高。动物实验发现,紫外线中,紫外线B波长区是致癌作用最强的波长区域。据估计,总臭氧量减少1%(即紫外线B波长增强2%),基础细胞癌变率将增加约4%。21世纪以来的研究发现,紫外线B波长可使免疫系统功能发生变化。实验结果表明,传染性皮肤病可能也与由臭氧减少而导致的紫外线B波长增强有关。据估计总臭氧量减少1%,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5%-7%,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.2%—0.6%。自1983年以来,加拿大皮肤癌的发病率己增加235%,1991年皮肤病患者已多达4.7万人。美国环保局局长说,美国在今后50年内死于皮肤癌者,将比过去预计的增加20万人。澳大利亚人喜欢晒日光浴,把皮肤晒得黑黑的。尽管科学家反复告诫多晒太阳会导致皮肤癌、他们对黑肤色还是乐此不疲。结果,直到澳大利亚人皮肤癌的发病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高出1倍时,才醒悟过来。全世界患皮肤癌的人已占癌症患者总人数的1/3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警告说,如果地球的臭氧层会继续按照速度减少并变薄,那么到21世纪时全世界患皮肤癌的比例将增加26%,达到30万人。如果下个世纪初臭氧层再减少10%,那么全世界每年患白内障的人有可能达到160万-175万人。受紫外线侵害还可能会诱发麻疹、水痘、疟疾、疱疹、真菌病、结核病、麻风病、淋巴癌。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虾、蟹幼体、贝类的大量死亡,造成某些生物灭绝。紫外线照射结果还会使成群的兔子患上近视眼,成千上万只羊双目失明。根据非洲海岸地区的实验推测,在增强的紫外线B波长照射下,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被削弱约5%。增强的紫外线B波长可通过消灭水中微生物而导致淡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,并因而减弱了水体的自净化作用。增强的紫外线B波长可杀死幼鱼、小虾和蟹。如果南极海洋中原有的浮游生物极度下降,则海洋生物从整体上会发生很大变化。但是,有的浮游生物对紫外线很敏感,有的则不敏感。紫外线对不同生物的DNA的破坏程度有100倍的差别。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 有些植物如花生和小麦,对紫外线B波长有较好的抵御能力,而另一些植物如莴苣、西红柿、大豆和棉花,则是很敏感的。美国马里兰大学农业生物技术中心的特伦莫拉用太阳灯对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观察实验,结果显示其中3个大豆品种对紫外线辐射极为敏感。具体表现为,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,造成减产,同时也使大豆种于蛋白质和油脂含量下降。大气臭氧层损失1%,大豆也将减产1%。特伦莫拉还用了4年时间,对高剂量紫外辐射给树木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观察。结果表明,木材积累量明显下降,它们的根部生长也因而受阻。对全球气候的不良扰乱作用,平流层上层臭氧的大量减少,以及与此有关的平流层下层和对流层上层臭氧量的增长,可能会对全球气候起不良的扰乱作用。臭氧的纵向重分布可能使低空大气变暖,并加剧由二氧化碳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。光化学大气污染,过量的紫外线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,结果又带来新的污染——光化学大气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