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跨境电商行业正式步入“数据透明时代”。
亚马逊、eBay、Shein等主流平台已陆续启动与国内税务机关的数据直连机制,将卖家的销售额、结算金额、退款等核心经营数据,直接报送至税务系统。
这意味着,每一个卖家的真实营收,次在税务局面前“一览无余”。
过去依赖“多主体、多账户、境外结算”等方式模糊申报的做法,正在失去生存土壤。从今年10月起,多地跨境电商企业已陆续收到税务局的“数据核实函”,要求对平台报送数据与纳税申报之间的差异作出解释。
一场全行业的税务合规化浪潮,已不可避免。
“境外主体+境内运营”模式:红利结束,风险浮现
在过去几年,一种被称为“类赛维模式”的跨境架构被广泛采用:
在境外(如香港、BVI)设立公司,以此主体注册店铺、收取货款;
国内主体则以“服务公司”名义运营,通过服务费形式将部分利润转回。
这一模式在监管数据未打通时确实“”,也显著降低了税负。
但在平台数据直报的今天,它却成为重点核查对象。
典型案例:
某家居用品卖家年销售额约1.2亿元,境外公司收款,国内公司申报服务收入4300万元。
税务局通过平台数据发现差异,要求说明7000多万元差额去向。
企业无法证明境外公司具备实质经营能力,最终被认定为“国内实质经营”,补税并处罚款合计近400万元。
旧模式的五大风险,你中了几条?
主体与功能错配
店铺是境外公司,但采购、仓储、物流、客服全在国内完成,易被认定为“境内经营行为”。
空壳公司无实质
境外公司无员工、无场所、无实际功能,在“实质重于形式”的税收原则下,难以获得认可。
平台数据与申报差异
系统自动比对平台报送收入与纳税申报数据,差异一旦出现,预警即刻触发。
资金链路透明化
资金查控系统已可追溯境外账户至境内实际控制人,回流路径不再是“安全通道”。
结构红利见顶,经营能力成核心
靠模式套利的时代结束,品牌化、系统化、合规化成为新竞争门槛。
出路:从“架构避险”到“政策借势”
在数据透明的监管环境下,企业必须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合规”。我们建议:
✅ 认清趋势:透明化不是短期整顿,而是长期制度
平台数据直连税务是全球趋势,合规不是成本,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。
✅ 主动布局:选择适配的监管模式与政策路径
小批量直邮卖家可适用 9610 模式;
具备海外仓布局的企业可对接 9810;
无票采购频繁的卖家,可借助 综试区“无票免税+核定征收” 政策,将税负合规降至0.2%—1%。
✅ 构建体系:打造“业财税一体化”的合规底座
从报关、收汇、纳税到数据报送,建立完整的内部闭环,确保每一笔交易“可追溯、可说明、可合规”。
结语:
跨境电商的黄金十年并未结束,但游戏规则已然改变。
过去靠“速度与套利”取胜,未来靠“系统与合规”长青。
在这场结构性洗牌中,最危险的并非被查,而是仍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。
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,不一定是反应最快的,但一定是结构最稳、政策理解最透的那一批。
如果你也希望在合规中稳健增长,欢迎了解我们基于综试区政策的全链路合规解决方案,助力你在新周期中安全启航、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