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市榜豪信息有限责任公司

昆明老房子改造服务,让旧小区焕发新生机,居民幸福感“原地升级”

价格:面议 2025-11-17 09:55:56 3次浏览

道路平整、设施配套、干净整洁、安全有序,一个个老旧小区正焕发新的生机。曾经坑洼不平的道路变得宽敞平坦,杂乱无章的绿化变得精致有序,老人们在新增的休闲亭里聊天晒太阳,孩子们在彩色步道上嬉戏玩耍……这是昆明市众多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真实写照。近年来,昆明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,以“路平、地净、灯亮、管通”为基本要求,让老居民享受到了新生活。从2019年推进以来,昆明已累计改造了数以千计的老旧小区,惠及居民数十万户。这些改造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,更让居民的幸福感“原地升级”。

01 改造模式创新:从“政府下单”到“居民点单”昆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历了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共同缔造”的转变过程。如今,改造工作已经形成了 “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效于民” 的参与式改造模式。在改造前,各设计单位会逐个小区、逐栋楼进行现场踏勘,通过走访、座谈等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。社区干部、居民代表、物业管理单位会共同参与研讨,优化改造方案。盘龙区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发挥网格员、楼栋长作用,对全区老旧小区进行调查摸排,并结合群众意愿,制定“菜单式”改造方案,做到 “一区一案”、“一楼一策”。五华区率先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由建筑、景观、市政等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,将评审会从会议室移至老旧小区现场,以现场踏勘、现场汇报的方式开展“一院一策”方案审查。这种改造模式确保了改造成果更符合居民需求,真正实现了从“政府下单”到“居民点单”的转变。

02 改造内容: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的蜕变昆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十分,涵盖了基础类、完善类和提升类三大方面。基础类改造主要包括拆违拆临拆危、建筑物修缮、供水设施、排水设施、供电设施、管线规整等。这些“里子”工程虽不显眼,却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。完善类改造则包括绿化、公共照明、适老化设施、机动车停车场及充电设施、文化休闲设施等。官渡区怡园小区在改造中,不仅增加了停车泊位、健身设施,还筹建了爱心食堂、老年人活动中心,设立老年大学,让老年人老有所依。提升类改造更加注重社区服务与党群服务中心、医疗卫生设施、智慧小区等嵌入式服务设施。西山区金碧街道安康路151号小区在改造中,对公共卫生间进行适老化改造,增设独立马桶,在庭院内增设庭院灯,为老年人使用和夜间出行提供更多方便。昆明市还将 “海绵城市” 理念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。像茭菱公寓这样的小区,通过铺设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,新建下凹式绿地,设置雨水罐,有效解决了雨季淹积水问题。

03 文化特色保留:让老小区有乡愁也有品质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,昆明市注重保留历史文化元素,让老小区有“颜值”更有“气质”。巡津新村社区在微改造中,墙面上增加了以巡津片区历史、人文、建筑、街景为主题的青砖瓦片浮雕和墙面立体彩绘。整个片区不仅保留了原来的风貌,也充满了历史韵味,成为昆明城内又一网红打卡地。这里的微改造设计主题定位为融合法式风情、中式意蕴的有老昆明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。官渡区佴家湾社区散热器厂宿舍区的改造则别具一格。考虑到小区内京剧爱好者多的特点,改造中专门建了一个20余平方米的超大休憩亭,亭子为中式风格设计,后方的墙面进行彩绘设计,打造了一个京剧脸谱墙。这个别具一格的“大舞台”,成了小区改造的亮点。盘龙区拓东街道明通巷社区东风巷93号院的居民们,则把一间150平方米左右的杂物间改造为“地矿历史微博物馆”。56个家庭捐赠出珍藏的专业地矿劳动工具、奖状、照片等70余件老物件,装裱归类后展出,成为小区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园。

04 改造成效显著:从“有所居”到“舒心居”老旧小区改造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。五华区初地巷15号的视力残疾人吴凤仙今年已经81岁,她表示:“现在小区里有了盲道,部分陡梯改造为缓坡,出门比以前方便多了。”官渡区怡园小区的居民艾阿姨欣喜地分享改造后的感受:“没有老旧小区改造,哪有我们这个活动场所。”她笑着说:“现在改造后比原来更规范,旧貌换新颜,就像新房子一样。”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,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。盘龙区东华路社区的“三块三伙食团”经过改造,面积由原来的不足50平方米增加到近500平方米。每顿饭有10个菜,只要3.3元,方便了社区数百位老人就餐。老旧小区改造也促进了小区价值的提升。据观察,不少老旧小区改造后,月租金较相邻小区平均有所上涨,成交的二手房销售价格也每平方米上涨数百元,居民因此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
店铺已到期,升级请联系 13554082210
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58973111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