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氯乙烯(PVC)绝缘电缆:具有成本低、加工方便、耐化学腐蚀等优点,但耐温性较差(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 70℃),且在燃烧时会释放有毒气体。主要用于低压、对防火要求不高的民用建筑和普通工业场景。
屏蔽层位于绝缘层的内外两侧(分别称为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),主要作用是改善电场分布、消除导体表面的效应,同时防止外界干扰和绝缘层表面的局部放电:
内屏蔽层:紧贴导体表面,通常由半导电材料制成,能使导体表面的电场分布均匀,避免因导体表面不光滑(如绞合导体的缝隙)产生局部电场集中,从而防止绝缘层被击穿。
外屏蔽层:包裹在绝缘层外侧,同样由半导电材料或金属材料(如铜带、铜丝)制成。对于中高压电缆,外屏蔽层可将绝缘层表面的感应电荷导入大地,同时隔绝外界电磁场对电缆的干扰;对于低压电缆,部分场景下会省略外屏蔽层,但在对电磁兼容性要求高的场景(如医院、数据中心)仍需设置。
电缆沟敷设是在地下修建专门的沟道(电缆沟),将电缆敷设在沟道内的支架上,沟道顶部铺设盖板。这种方式具有维护方便(可直接打开盖板检查电缆状态)、散热性能好、能容纳多根电缆的优点,但施工成本较高、占地面积较大,且需做好电缆沟的防水、排水和防火措施(如设置防火墙、灭火装置)。适用于城市变电站、工业园区、大型建筑周边等电缆数量多、维护需求高的场景。
虽然电力电缆以地下敷设为主,但在部分特殊场景下(如山区、跨江河、临时供电),也会采用架空敷设方式,即将电缆通过绝缘子固定在杆塔上。架空电缆需采用具有高强度护层的专用电缆(如架空绝缘电缆),以抵御风吹、日晒、雨淋等外界环境影响。这种方式施工简单、成本低、散热好,但受外界环境影响大(如雷击、覆冰),安全性和美观性较差,仅适用于无法进行地下敷设的特殊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