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025 认证,全称是 “ISO/IEC 17025:2017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》” 认证,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和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联合发布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标准。该标准规定了实验室在管理、技术能力、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,旨在确保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具有准确性、可靠性和可比性。
认证流程(一般步骤)
前期准备:成立工作组,开展标准培训,识别差距。
体系建立:编写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等,运行体系(至少 6 个月)。
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:自查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改进。
申请认证:向认可机构(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)提交申请材料。
现场评审:评审组对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,包括文件审查和实操观察。
整改与发证:针对评审不符合项整改,通过后获得认可证书(有效期 6 年,期间需定期监督评审)。
周期:
通常为 6-12 个月,取决于实验室基础和整改效率。
准备阶段:
自我评估:实验室对照 ISO/IEC 17025 标准,对组织架构、人员能力、设备设施、检测和校准方法、环境条件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,找出差距和不足。
建立质量管理体系:编写质量手册,明确质量方针、目标等;制定程序文件,涵盖合同评审、样品管理等环节流程;编写作业指导书,如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。
分层建立体系文件
质量手册:明确质量方针、目标及体系框架,覆盖所有认证范围和标准条款,如声明 “本实验室承诺对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保密性负责”。
程序文件:细化操作流程,如《文件控制程序》需规定文件审批、发放、修订的步骤;《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》需明确不符合项的识别、处理及跟踪机制。
作业指导书(SOP):针对具体操作,如《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》需包含开机校准、参数设置、数据处理等细节。
记录表单:设计标准化记录模板,如检测原始记录需包含样品信息、仪器参数、人员签字等必填项,确保可追溯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