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墙柜:主体嵌入在墙里,只有一面展示展品。结构紧凑,可根据需求设计展柜大小和嵌入墙体的深度,能有效利用展陈空间,为文物提供性的展示环境,可用于多种文物的展示。
俯视展柜:又称桌柜、平柜,通常有平面展柜和坡面(斜面)展柜两种。平面展柜高度一般在 1 米左右,主要适用于文物进行平面展出,如小型书画以及文件、古董、钱币等小型或扁平类展品等;坡面柜的玻璃是斜的角度,通常被应用在档案馆、历史陈列馆等扁平类文物较多的展馆。
不同文物类型的温湿度标准
文物类型	温度范围	相对湿度(RH)	关键控制原因
纸质文物(书画、古籍)	18-20℃	50%-55%	湿度过高易霉变,过低易脆化;温度每升高 10℃,老化速度加快 1 倍。
纺织品(刺绣、服饰)	18-22℃	45%-60%	羊毛、丝绸等对湿度敏感,高湿易虫蛀,低湿易断裂。
金属文物(青铜器、铁器)	15-25℃	30%-40%	湿度>50% 时易生锈,需配合干燥剂或除氧剂。
陶瓷 / 玉器	15-28℃	45%-65%	湿度剧烈变化可能导致釉面开裂,高温加速釉色老化。
油画(布面 / 木板)	18-22℃	50%-60%	湿度失衡会导致画布松弛或颜料层剥落。
竹木漆器	18-24℃	55%-65%	低湿易干裂,高湿易变形、生霉。
玻璃材质的文物展柜需通过隔热、严格密封、动态监测三重手段实现温湿度控制,核心是根据文物特性设定目标值,并利用玻璃的物理性能(如导热系数、密封性)与辅助设备(如除湿机、电热膜)形成协同防护。现代博物馆常采用 “智能玻璃 + 物联网” 技术,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环境参数,为文物提供恒稳的展示空间。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