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量法
方法:这种方法是根据机器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折旧。首先确定机器的单位工作量折旧额,然后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折旧率。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= 机器原始价值 ×(1 - 预计净残值率)÷ 预计总工作量。折旧率 = (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× 实际工作量)÷ 机器原始价值 ×。这里的工作量可以是生产产品的数量、工作小时数、行驶里程等。
示例:一台生产设备原始价值为 20 万元,预计净残值率为 4%,预计总生产产品数量为 10 万件。当年实际生产产品 1.5 万件。则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= 20×(1 - 4%)÷ 10 = 1.92(元 / 件),当年折旧率 =(1.92×1.5÷20)× = 14.4%。
双倍余额递减法
方法: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,它在机器使用初期计提较多的折旧,后期逐渐减少。年折旧率 = 2÷ 预计使用年限 ×,在计算折旧额时,用年初机器的账面净值乘以年折旧率。不过,在后几年(通常是预计使用年限的后两年),要将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这两年内平均摊销。
示例:一台机器原始价值为 30 万元,预计使用年限为 5 年,预计净残值为 1 万元。年折旧率 = 2÷5× = 40%。年折旧额 = 30×40% = 12 万元;第二年折旧额 =(30 - 12)×40% = 7.2 万元;第三年折旧额 =(30 - 12 - 7.2)×40% = 4.32 万元;第四年和第五年的折旧额 =(30 - 12 - 7.2 - 4.32 - 1)÷2 = 2.74 万元。
原始价值:指机器在全新状态下的购买价格或市场价值。如果无法确定原始购买价格,可以参考同类新机器的市场价格来估算。
折旧率:通过前面介绍的直线折旧法、工作量法、双倍余额递减法、年数总和法等方法计算得出。它反映了机器因使用、时间推移、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价值损耗程度。
调整系数:这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回收价格进行调整的系数。通常需要根据机器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,一般在 0 到 1 之间。
市场供需情况:当市场上对该类型机器的需求较大,供应相对较少时,调整系数可适当提高;反之,若供大于求,调整系数应降低。比如,某种机器在市场上非常紧俏,调整系数可以取 1.2 - 1.5;若市场上这种机器大量积压,调整系数可能只有 0.5 - 0.8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