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标准条件
专业知识: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,具有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能力,熟练运用本专业技术标准和规程,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。
工作业绩: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,业绩突出,能够独立主持和建设重大工程项目,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,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成果要求:取得工程师职称后,业绩、成果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。主持或承担研制开发的新产品、新材料、新设备、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,可比性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;作为主要发明人,获得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;参与的重点项目技术报告,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较高技术水平,技术论证有深度,调研、设计、测试数据齐全、准确;发表的本领域研究成果,受到同行专家认可;作为主要参编者,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的编写。
人才培养:在指导、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能够指导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。
学历及年限:具备博士学位,取得工程师职称后,从事技术工作满 2 年;或具备硕士学位,或第二学士学位,或大学本科学历,或学士学位,取得工程师职称后,从事技术工作满 5 年。技工院校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。不具备前项规定的学历、年限要求,业绩突出、作出重要贡献的,可由 2 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正高级工程师推荐破格申报。
个人基本信息材料
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》:这是职称评定的主要表格,需填写个人基本信息、教育背景、工作经历、专业技术成果等详细内容。
《个人述职报告》:总结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、业绩成果、学术水平等,重点突出在任现职期间的工作表现和取得的成绩,一般要求字数在 3000 字以上。
开展研究与撰写论文
根据选定的主题和研究方向,设计研究方案,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。可以通过实验、调查、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手资料,也可以引用已有的数据和研究成果。在撰写论文时,要结构清晰、逻辑严谨,一般包括引言、研究方法、研究结果与分析、结论等部分。同时,要注意语言表达准确、规范,避免出现错别字和语病。
投稿与审稿
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,将论文以指定的格式和方式投递给期刊编辑部。投稿后,论文将进入审稿阶段。一般情况下,期刊会安排 2 - 3 位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,专家会从论文的学术水平、创新性、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,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。审稿周期因期刊而异,一般为 1 - 3 个月,甚至更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