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。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,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,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,自然通风不良,易造成有毒有害、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。这类空间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,一旦发生事故,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。
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,需要遵循以下要求:
1、作业人员要求: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和生产培训,且经考核合格。
2、气体监测:气体监测应当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,若采用间断性监测,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。
3、个体防护:在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作业时,作业人员应佩戴满足要求的隔绝式呼吸防护装备;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,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及工作鞋,使用防爆工器具;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,应穿戴防酸碱防护服、防护鞋、防护手套等。
4、照明与电气:有限空间内应有足够的照明,使用的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,在潮湿容器、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。
5、作业监护: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,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应当相互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沟通。
6、应急措施:必须制定应急措施,现场配备应急装备。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,应立即撤离现场。
有限空间的主要特点:
一、通风不良,容易造成有毒、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;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,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;所以在进入有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。
二、对于某些有限空间,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。
三、内部固有风险产生危害时,人员不便于逃离或救援的,是其主要危害机理。
四、机械运转部件之间的空间不属于有限空间。
有限空间的作业重点:
1、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“先通风、再检测、后作业”的原则。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、易燃易爆物质(可燃性气体、爆炸性粉尘)浓度、有毒有害气体浓度。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。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,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。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。
2、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,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、地点、气体种类、浓度等信息。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。
3、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,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、清空或者置换。经检测,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部分化学有害因素》(GBZ2.1)的要求后,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。
4、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,企业应当采取通风措施,保持空气流通,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。
5、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,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。作业中断的,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,应当重新通风、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