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太平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

优质混凝土浇筑技巧

价格:480 2019-12-11 11:02:59 699次浏览

质量管理方面(质量控制难度大)

由于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多,技术复杂,工艺、材料、管理以及控制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致使混凝土生产质量始终存在着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和隐患,这种风险和隐患超过一定限值就会造成质量事故。由于混凝土的不可修复性,一旦发生质量事故,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具大的损失。这样的例子在全国时有发生,教训非常深刻。

u 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
(1)、混凝土固有的特性:混凝土是一种非完全理性化的技术,影响质量的环节多,随机变量和因素也多,有时不能完全依赖于科学理论,往往更重要的是对技术和适用条件的合理把握;所以很难使混凝土质量始终处在有效的受控状态。

(2)、混凝土质量“事前控制”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,质量检查和验收滞后(一般28天),基本上等于是“死后验尸”,往往发现问题时损失已经无法避免。

(3)、预拌混凝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,由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附属行业演变而成,由于多年来传统形成的行业划分,预拌混凝土始终处于行业边缘,政府对行业的管理缺乏适宜的政策和必要的手段,对行业重视不够

2、行业管理方面

1)、国家、行业、地方的现行标准、规范不配套(协调),有的甚至还相互矛盾,可操作性差,不能很好的指导生产与施工。

2)、多头管理(住建委、协会、散办、工信局、建材局)造成管理系统上下不对应,甚至出现职能空缺。

3)、预拌混凝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,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可以先验收后使用,而是靠一批有技能的人事前控制,先使用后验收。结构混凝土一旦浇筑完成,就成了最终产品,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控制,人的行为技能对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所以,国家应按特殊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。然而,目前国家缺乏适宜的行业政策和必要的管理手段,导致了一些城市和地区预拌混凝土市场混乱、质量风险加大,甚至出现了重大质量事故,对整个行业提出了警示。要改变目前的现状,仅仅依靠资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。

4)、“强化验收、淡化过程”对混凝土行业不适宜,它忽视了混凝土的不可修复性,过程控制决定最终质量,过程控制在混凝土生产中永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。

5)、“群龙无首”和“条块分割”迫使“地方自治”和“行业自治”,造成行业区域性管理水平差异较大。有的地方混凝土生产基本上是处于“无政府”状态

3、技术方面

1)、新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不够,对混凝土的长期性和耐久性研究不够;各类特种混凝土、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制备与施工技术不够完善。

2)、“基础理论研究不够,投入也少,致使一些实用技术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。

3)、专业技术人才匮乏,有的地方和企业技术岗位只能采取低能高就的办法仓促上马,或者干脆自己“土灶培养”,技术负责人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不足,造成了处理不完的质量纠纷和质量问题。

4)、全国行业技术水平不均衡,大中城市的差异、东西南北的差异比较明显,有的个别地方技术还停留在五、六十年代的水平上。

5)、行业和领域的技术差异比较大,标准不统一,各行其事,影响了整体进步。如城建、市政、铁路、公路交通、水利电力,军工、石油化工,核电等。

6)、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慢,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政策支持。

7)、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少,效仿和摸仿的多,甚至盗用、乱用

8)、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(成熟的)的推广力度不够。行业内部相互交流和学习形式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。

9)、先进的制备技术和严格的组织管理缺乏有机的统一,影响了一些尖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。

10)、有的地方还存在不规范操作和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

①混凝土配制强度偏低、不满足 fcu,0= fcu,k+1.645δ

的设计要求,安全储备不够、强度验收打擦边球通过甚至出现不合格。

②次要部位降低混凝土等级,或同一部位采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(如地面、路面、桩、基础等)。

③季节施工缺少必要的技术措施(如冬施材料加温、防冻剂质量等,夏季防晒、防雨等)。

④混凝土设计密度偏低(23502380Kg/m3)密实性差、方量不足,有的甚至通过降低密度人为造成亏方。

⑤配合比设计不合理,水泥中的混合材、矿粉中的复合材料、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加严重超标,混凝土中硅钙比和碱度降低,致使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缓慢,不增长甚至倒缩。

4、资源方面

(1)、前几年矿山资源的无序开采,使资源枯竭型城市过早、过多地形成。中心城市砂石资源基本枯竭,靠周边城市供应;尾矿砂石综合利用也缺乏统一组织和科学有效的考评;海砂(未处理)、挖槽砂、粗石粉开始应用,砂子含石量高(3040%),泥块含量和含泥量高,(有的高达7-8%),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。石子级配差(孔隙率4548%)、风化颗粒多、含粉量高,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。

(2)、水泥发展速度过快。水泥生产消耗了大量的矿山和煤炭资源,出现了南剩北缺的局面。水泥使用缺乏必要的均化和熟化期,生产旺季水泥出磨后直接运到搅拌站入仓,有的使用温度高达90多度,甚至超过100度,造成混凝土速凝、假凝,二次硬化混凝土强度大幅度降低,出现了事故还一时找不到原因。另外,水泥富裕强度少、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差。在一些地方立窑水泥、小窑水泥、甚至“勾兑水泥”开始用于预拌混凝土;不同厂家、不同品种、不同标号的水泥开始混用浇注同一部位。这种水泥具有活性低、混合材掺量高、需水量大、与其他材料相容性差等缺陷。

(3)、掺合料缺乏必要的优化和合理的组织,生产旺季供不应求,总体利用率很低(只有20-30%)。矿粉货源紧张,生产厂家使用的水渣质量差,有的甚至不是水淬渣,掺加助磨和激发材料,有的还掺加炉渣灰、石灰石粉等,细度降低,活性变差。粉煤灰由于多是运输单位组织,货源紧张时,多个厂家同时供应,有的灰粗,筛余量高(40

店铺已到期,升级请联系 15927350233
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3811573338